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【史英-人本論壇:329】從景文迎新談起














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29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景文科大的迎新變「淫新」,據說「比酒店還鹹濕」。看到這樣的標題,人們的第一個反應是,不要被這些腥膻的新聞影響;接下來看到內容,以及還有什麼龍華科大等等多年來都有類似情事,人們的第二個反應是,這就是讓高職隨便升格的下場。那麼,看到清大的迎新夜宿取名為「工廷計女」,宣傳片裡也出現「這個有點粗,有點大」的台詞,大家又會怎麼想?再看到台大學生假扮吊死鬼,居然鬧出人命(不慎勒脖送醫不治),大家還有什麼話說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就我們這些開明的「大人」來看,年輕人總是愛玩鬧,和會不會念書沒有關係,本來應該是無可厚非;但是,玩鬧鬧到這種地步,真的有必要嗎?這實在讓我們
很難接受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如果說,這一代年輕人本來就是這樣,那我們也認了;反正將來是他們的時代,他們想怎樣就怎樣吧!不過,這次景文的事情,卻讓我們有了另一種了解:原來,並不是每個學生,甚至不是多數學生,都喜歡這一套;只不過以前沒有人抗議,只在其中逆來順受,等苦媳婦熬成婆了再以學長姐的身份去整後來的新生。秋去春來,一旦形成了這麼一個所謂的「傳統」,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就陷在其中跳不出來了。

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

【史英-人本論壇:328】是逃避、還是追求? 〉重新解讀「桃花源記」,兼論體制外教育













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28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        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有幸和一些追求「體制外教育」的朋友相聚;會中既有對話,亦有機峰,隨性談去,卻意外地又牽扯出一課國文的教學。我心想,最近不知是怎地,竟被國文上了身
        事情是這樣的:談起現在的國中小,大家當然是嘖有煩言,我於是說:「所以我們帶著小孩出走,到底是躲避現實呢?還是追求理想呢?」馬上有人回應:「這不是同一件事嗎?丟掉這個,就是為了那個;若不是心中有那個,又何必丟掉現成的這個?」另一人說得更白:「對啊,你為什麼要用二分法,逼我們在『躲避』和『追求』之間只能選一個?」
        我正低頭沉思,不知如何解釋,又聽到:「這就好像『桃花源記』裡面寫的,雖然最初是『避秦時亂』,但同時也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;你難道不明白,『躲避』和『追求』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啊!」;這出口成章的是誰呢?抬眼一看,果不其然,正是一位高中國文老師。這一下,我的興趣來了:「你講這個,真是正中下懷,我正想要和大家討論『體制外教育』應該追求『教學』的提升--如果是我教這一課,就不會把重點放在『世外桃源』這種虛無漂渺的夢幻仙境上…」      

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

【史英-人本論壇:327】笨拙的足印













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27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        上次刊出「為什麼是背影?」,把課文裡的那位爸爸「轉了一個身」,讓大家看清其正面,並看清朱自清為什麼看不清其正面,之後,有兩位國文老師來找我,指著吳晟的一首詩說:「課本的這個解讀也很奇怪,你也可以把它扳回來嗎?」
          我說:「哪裡怪?」,他們說:「吳晟明明就是一位充滿批判性的詩人,課本居然說這詩『具體呈現農人善盡本份,安份守己,樂天知命的人生哲學』」;我說:「那不然咧?也許農人本來就是如此」,一位說:「那至少也要說到農人的委屈,課本卻只強調作者『對土地的摯愛』,這不變成摯愛土地上的乖乖牌了嗎?」
        我一看,這是一九七五年發表的〈土〉,於是說:「也許在那個年代,詩人不能把話說得太白」;另一位露出狡黠的笑容:「所以才要你施展『 祕訣』,看看能不能從詩句中挖出詩人的本意」。這次換我露出狡黠的笑容:「那我的祕訣是什麼呢?」;他們一副有備無患的樣子:「上一篇裡你不是一開始就教年輕人『凡事從對立面去想』,還有『為什麼是____ ,而不是____?』這個公式。」


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

【史英-人本論壇:326】為什麼是「背影」?〉父親節「敢」言













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26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前一陣子跟一群年輕人談起我的一項「祕訣」:凡事都從「對立面」去「想一想」,別傻傻地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;然後,他們就想要試驗一下,看我的這個法寶靈不靈。我說:「不然,來看看國文課本。」;有一人說:「那我們來看背影那一課。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心想,什麼「背影」,我連「正面」都記不得了;但隱約中有印象,小時候對它就有許多疑問。於是,我高興地說:「太好了!」;他們看著我,不知我在嗨些什麼。其中一人唸起課文:「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」;我說:「等一下,我們先從標題下手。」所謂「下手」,是指依照我的祕訣,要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:「為什麼是 ;而不是 ?」。「而不是」的後面,就是所謂「對立面」;至於「為什麼」,當然就是「想一想」的發端。
聽說有這麼一個公式,他們都覺得很好笑。其中一人滿臉的頑皮,口氣卻正經八百,一字一頓地提高聲音:「為‧什‧麼‧是‧背‧影,而‧不‧是─」;他卡在那兒說不出來,顯然,想不出「對立面」可以是什麼。但其它人可高興了,七嘴八舌地玩起了接龍;等到有一個說:「為什麼是背影,而不是頭頂?」,馬上就有人接著「是背影,而不是水井」,還有,「,而不是大餅」─這一下,接的就不只是龍,而是「韻」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等他們鬧得差不多了,我說:「好了啦,拜託講一點正經的。」;過了一下,終於有人很認真地說:「為什麼是背影,而不是雙手?」。大家好像都似有所悟,只有我不明白:「什麼意思?」;她說:「想起家裡長輩,通常都會想起他那一雙手。」哈,原來如此,沒錯,基測確實考過「想起那一雙手」的作文;我於是問:「老師都教你們寫過那一雙手的作文,對不對?」,全部的人都點頭。


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

【史英-人本論壇:325】出賣靈魂的勾當











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25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              說起「人生」,我們大概都會覺得「真不知從何說起」;如果改成填空題「人生有如_」,你會覺得比較容易嗎?那麼,如果有人說:「人生有如心電圖,總是起起伏伏」,不知你覺得如何?
              你會覺得,為什麼不是「有如山谷」,那不是起伏更大?你會覺得,不然,也可以「有如打賭,總是輸得苦」;但我猜,你最想講的是:扯這些到底要幹嘛?其實,我的理由很簡單:官方提供了滿分和近滿分的作文共十一篇(見師大心測中心網站),其中就有兩位考生引了上面那個「佳句」;六分之一的比例不能說不高,我正是想確認一下,怎麼,現在是流行心電圖嗎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合理的推測是,老師們搜集了一套「集錦」讓小孩背,而能考到高分的,拿的都是同一份材料(別問我為什麼),背的都是一樣地爛熟。至於為什麼十一篇範文,幾乎一無例外的(這就不止六分之一了),講來講去都要扯上某種勵志的大道理?「不合理」的推測是,老師們早就教過小孩,管它題目出什麼,你就一定要講些有深度的「大話」;至於怎樣才算有「深度」呢?就從背熟的句子倒推回去呀!所以,那些沒有引用心電圖的,應該也是引用了別的,只是我這個外行看不出來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