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28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有幸和一些追求「體制外教育」的朋友相聚;會中既有對話,亦有機峰,隨性談去,卻意外地又牽扯出一課國文的教學。我心想,最近不知是怎地,竟被國文上了身
事情是這樣的:談起現在的國中小,大家當然是嘖有煩言,我於是說:「所以我們帶著小孩出走,到底是躲避現實呢?還是追求理想呢?」馬上有人回應:「這不是同一件事嗎?丟掉這個,就是為了那個;若不是心中有那個,又何必丟掉現成的這個?」另一人說得更白:「對啊,你為什麼要用二分法,逼我們在『躲避』和『追求』之間只能選一個?」
我正低頭沉思,不知如何解釋,又聽到:「這就好像『桃花源記』裡面寫的,雖然最初是『避秦時亂』,但同時也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;你難道不明白,『躲避』和『追求』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啊!」;這出口成章的是誰呢?抬眼一看,果不其然,正是一位高中國文老師。這一下,我的興趣來了:「你講這個,真是正中下懷,我正想要和大家討論『體制外教育』應該追求『教學』的提升--如果是我教這一課,就不會把重點放在『世外桃源』這種虛無漂渺的夢幻仙境上…」
閱讀全文,請上「有感教學網」: https://goo.gl/T8tNbO
人本教育札記每本零售160元,1年訂購1600元。
人本教育出版品提供您數位平台上的便利閱讀,
數本好書隨翻隨看,一次帶著走!!
多種平台任你挑,加入電子書,讓您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開卷之樂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