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節錄於《人本教育札記》315期之【史英-人本論壇】
討論教學的時候,我常被問到:在大班教學中,學生常常不願意回應老師的提問;如果分成小組,學生們就可以討論得很熱烈。這是很明顯的事情,為什麼你們會反對「分組」?
其實連我也覺得奇怪,聽到叫學生「分組討論」,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「不妥」;至於何以不妥,還得稍稍想一下還未必說得清理由( 大家都同意要進行討論,絕不是為了趕進度,或怕麻煩)。那麼,這之間的差異,到底在哪裡呢?
我在想,也許可以用一個比喻:有一句古話說,「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」;如果有人覺得開路搭橋都太麻煩,不如「繞過去走」,這時候,總是會有些討厭鬼說「等等,讓我再想一下」─就是說:遇到一個困難,首先應該是去面對它,解決它;繞過去當然也可以,但總要在嚐試開路搭橋之後。
那麼,到底為什麼會有這兩種不同的反應模式呢?其實,真正的差異還是在第一個念頭:遇到大班討論的困難,他們的第一個念頭是去找一個方法叫學生發言;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卻是:奇怪,為什麼會這樣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