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科學高興班」目標在於帶給小孩子 1.增進自我反省的能力 2.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 3.透過批判思考學習經典科學 |
說起拔蘿蔔,大家都露出會心的微笑吧?幼稚園能演的戲這一齣怕是非演不可的:一個一個的小蘿蔔頭,一個抱著前一個肚子,嗨唷嗨唷拔不動,再多叫幾個來拔; 最後總是一起跌倒歡呼,因為演蘿蔔的那個小蘿蔔頭總是要站起來的…當然,這也不只是好玩,正如所有安排給小蘿蔔頭的事情,裡面都是有教訓的: 沒看到嗎? 合作力量大呀!
問題是,現在說起這個幹嘛?這就說來話長。話說這些年來,我們集中力量研究「教的方法」,對於孩子們在學校學些什麼,怎麼學,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心智的傷害,實在是百感交集。雖然透過各種方式大聲疾呼,說這才是教育改革真正的核心問題,又嘔心瀝血弄出「數學想想」,讓大家看到「好的教學」可以是個什麼樣子,以免口說無憑;然而,舉世滔滔,聽者藐藐,要到什麼時候,這國家的有識之士才願意關心一下孩們的學習,而不是只管他們考進哪所學校?
於是,我們想在數學之外,更踩進科學的領域;但總不能再編個「自然想想」吧?所以,就決定先開一個「科學高興班」│學校裡有所謂「高關懷班」,專門收容那些逃學的啦、中輟的啦、叫不動的啦、等等頭痛份子,以便給予「高度關懷」;做為對照,我們也來「高度」一下,但不是「校方的關懷」高度,而是「小孩的興趣」高度,所以,就是「高度興趣班」,簡稱「高興班」,要讓孩子們學一點真正的科學。
但真正的科學又是什麼呢?或者,和蘿蔔有什麼相干呢?這正是所謂說來話長,如今且來長話短說。話說那天討論「高興班」的「力學」教案,談到必須從一個「驚奇」入手,而這個驚奇又必須是「思辯性」的,不能像現在主流的所謂「科學教育」,只耍弄花俏的實驗讓小孩看個「西洋鏡」就算,於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:「如果甲用五公斤的力拉一堵牆(透過繫在牆上的鍊子),乙用五公斤的力拉甲(透過綁在甲身上的繩子),那麼,牆受到幾公斤的力?」它之所以是一個驚奇,當然是因為答案不是十公斤:牆仍然只受到五公斤的力而已!
現在的問題是,所謂用力五公斤,或受力十公斤,到底是什麼意思?這是「真正的科學」的要事之一:人總得知道自己在說什麼;「真正的科學」的要事之二是,無論你怎麼認真去界定一個概念(以便確認自己說的是什麼),這個「界定」,都必須忠實地反應人的「感覺」。換言之,科學固然是要排除「主觀」的不確定性,但「客觀性」也不能偏離人心中真正想要探究的對象,否則,科學就淪為單純的邏輯語言、或實驗操作、的遊戲,而變成「非人」的了。
所以,我們首先應該和小孩討論如何用一種客觀的方法,去確認自己主觀上感覺到的用力的大小。舉一個重物,應該是很恰當的情境:兩倍重的東西,大概就是要用兩倍大(感覺上的)的力去舉它;至於東西的重量,又有一種方便的工具可以測定,就是彈簧,它在一定的範圍內以其伸長或縮短量,忠實地反應了重量的大小。把「力←→重量」和「重量←→彈簧」連結起來,我們就應該直接用「彈簧長度的變化量」去「界定」力的大小。這麼做,不止是為了客觀,也為了:它能忠實地反應我們用力的感覺。
現在,當你宣稱「甲用五公斤力拉牆」,這就意味著:如果在甲和牆之間加入一個彈簧,這彈簧的伸長量應該等於懸掛五公斤重物所造成者;而且,再強調一次,這個伸長量反應了我們用五公斤力的感覺。這件事情,並不因為後面有一個乙在拉甲,而有所改變。唯一的差別是在,後面沒有乙在「幫忙」的時候,甲的腳要穩穩地站好在地上,否則(例如穿著滑輪),他就沒有辦法用五公斤的力拉牆,而是把自己拉往牆去了;如果後面有個乙在幫忙,甲的腳跟就輕鬆了(因為後面有人把他「穩住」),但他的手臂(無論伸直或變曲)的感覺仍然是一樣的,如果他真的用了五公斤的力在拉牆的話。
人們會覺得困惑,主要是把以上的情境和懸掛重物混淆在一起:在天花板上掛一個五公斤的甲,甲的身上再掛一個五公斤重的乙,這時,天花板的受力確實是十公斤;但同時,甲對天花板所施的力也是十公斤。有一種辯駁是:「那十公斤是甲和乙合起來施予天花板的,並不是甲一人之功」;要這麼咬文嚼字地「歸功」也可以,但如果問問甲的感覺,他的手臂一定得更用力才能維持掛住,比起只是他一人掛著的時候。
再回到拉牆情境,如果稱甲乙合力總應該比甲一人來得「有力」(看吧?合作的教訓又來了),姑不論到底如何合力,但如果真的「合力」了的話,甲的手臂一定也是施了十公斤的力給牆,正如前段懸掛情境一般;這就違反了原先「甲用五公斤力拉牆」的假設。
終於,我們可以來談論「拔蘿蔔」了,如果一個小孩的身後還有許多小孩 (一個抱著前一個的肚子),而這些小孩的力如果真的合起來的話,他的手臂一定無法承受那麼大的合力;越是前面的小孩,手臂要承受越大的合力,如果他還能抱住前人的肚子;結果就是,第一個小孩一定得放開蘿蔔,如果他不想讓自己的手臂斷掉的話。
但是,大家的力能夠合起來,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;以上只是就這個幻想所做的推測。拔蘿蔔的「實情」只能是:除了第一人外,大家都用某個力拉前面的人(而不是蘿蔔);而蘿蔔所受到的「被拔之力」,也只是第一個人拔它之力,和後面那些人毫不相干(註一)!這樣,我們就看到,真正的科學,總是要破除迷信的!卡爾‧波普說:凡有所主張,必然是有所反對;不讓小孩看見科學「反駁」了什麼,便不是真正的科學。這樣,我們就明白,怪不得他們的所謂科學教育,往往製造了更多的迷信!
以上,我們用一個例子介紹了「高興班」的精神,但是,介紹這個幹什麼呢?拔蘿蔔的力學雖然不太對,但它的教訓還是真理:高興班需要「有識之士」的參與,只要利用公餘之暇,來擔任一個主題的教學(約兩三次課)就行了;所以,力拔蘿蔔的勇士(註二),何興乎來?
[註文字]
註1:現在,大家應該要去想一般的「拔河」是怎麼個拔法了-那根粗粗的繩子,並不是可有可無的,也不是為了拉前人的腰帶不雅觀;還有,幾匹馬前後排成一列去拉車,那韁繩的安排,恐怕也得費一點心思。
註2:「力拔山河」的並不是勇士,只是莽夫-山河是讓我們守護的,絕不准任何人去力拔-我們如果有力氣,就來拔一拔蘿蔔裡暗藏的迷信吧。
2013科學高興班相關訊息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